有一天,在南岛南阿尔卑斯山脚下,在曾拍“指环王”的雪山草场前小憩后,便驶上一个叫林德峡谷的地方,这里立有一个石碑,注明,1871年,有人释放了七头赤鹿于此。看来,新西兰养鹿的历史已经超过百年。
人们养鹿的目的,起初是狩猎,肉用和皮张,以后,用鹿的头角做客厅的装饰,近年,取茸入药,做保健品的需求越来越大,新西兰有广阔的原野、充足的阳光、适度的雨量,牧草繁茂,加上鹿茸、鹿肉出口贸易的带动,养鹿业便蓬勃发展起来。目前,全新西兰的养鹿场达5000个以上。鹿的存栏数量达180万头,居世界第一。
那天,我们被“导游”引到一个位于罗托鲁瓦的鹿产品公司的展卖部,起初,我还不以为然,嘟囔着,怎么又带我们购物。但一听该公司来自香港的一位先生对鹿的介绍,便大为惊叹,他们的鹿产品做的精益求精,什么鹿茸糖、鹿茸汤、鹿茸丸、鹿茸茶,应有尽有,鹿鞭、鹿尾、鹿筋、及鹿血的制品,花样繁多。只是,这位先生熟悉的是鹿的加工利用,不熟悉的是鹿的分类和保护,所以,讲话时,误将驼鹿说成麋鹿,这不是正撞到我的枪口上了吗!对此,我提出了质疑。人家还真谦虚,让我把更正的鹿的中英文对照的翻译名称写下来,我便当场做起了科普。
其实,科普实践从不是单向的传播,乃是不断兼收并蓄、教学相长的过程,我为弄清楚新西兰引进鹿的历史,翻阅了一些资料,得知:新西兰的“鹿移民”包括欧洲赤鹿、北美赤鹿、梅花鹿、印度水鹿、东南亚黑鹿、南亚花鹿、欧洲天鹿、北美白尾鹿。
欧洲赤鹿:1851年,第一批鹿被引到新西兰。那是来自欧洲的几只赤鹿;1923年,1000只欧洲赤鹿被引到新西兰,散放到南北两岛约50个地点。
北美赤鹿:1870年,有人将北美赤鹿引到南岛的达尼丁;1905年3月,又有18只北美赤鹿引入。
梅花鹿:1885年,首批3只梅花鹿被引到达尼丁,但不久便没了音迅,也许被人射杀。第二批梅花鹿是1905年从英国的乌邦寺引入的。
水鹿:1875年,一对水鹿从斯里兰卡引入,放养在卡那万,到1880年,因保护得当,达到30只。/黑鹿:1907年11月,被引进,放到罗托鲁瓦,但误认为是水鹿。
花鹿:1867年,7只来自默尔本的花鹿被放到南岛奥塔戈,10年间发展为100只,但1890年―1910年之间,被定居者猎杀。
天鹿:1860年―1910年期间,至少有24只被引种新西兰,到1980年,还有13个野生种群。
北美白尾鹿:1901年,首批白尾鹿2雄、2雌放到塔卡卡山谷,未成功;1905年,又引来9只,来自美国新汉浦郡。
如果说,以上是早期放养为目的的不同鹿种的引种行为,到20世纪70年代,新西兰政府制定了养鹿管理条理,1970年,从第一个养鹿场建立,不到半个世纪,以赤鹿,即马鹿饲养为主的新西兰,已经跻身为世界上数量规模最大的养鹿国家。